北欧美术教育的启示 —— 瑞典皇家美术学院 - 绘画系 姜祖青 - 2012
姜祖青老师在瑞典皇家美术学院与师生交流
2012年11月,我受学院委派前往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美术学院进行了为期3周的交流、访问与教学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是那里的人文气氛、教育模式、教学理念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拾轶二三,愿意与大家探讨与共享。
历史可以追溯到1735年, 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美术学院是欧洲最古老的高等艺术教育机构之一,也是现代欧洲领先的艺术教育机构。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度成功、享有国际盛誉的职业艺术家。这都应归功于皇家美术学院教育系统提供予他们的那种既有宽度又有深度艺术土壤的滋养,以及处于当代国际前沿的教育模式中滋生的理念和技能。
目前的皇家美院规模不大,有在读学生230位,教职员工(包括全职与客座)约50人,客座教授占比例很大,这保证了学院教育机制上的竞争与活力;学院管理是一个高效职能体,每位教职员工职、责一体,分工不分家;学院的教育模式完全是开放式的,涉猎无数的艺术风格、兴趣、过程、方法和艺术实践。在学院的基本理念是:实验性、批判性的反思和追求独立的艺术精神之发展。
应该说他们的教学系统大致分为两大板块:传统——现代。
先说说传统,众所周知欧洲有其丰厚的艺术传统。如为我们国内大部分纯艺术专业授课尊崇的临摹、写生课,他们大多设置为学生课外在博物馆或走出去的自我揣摩。学院传授的传统授课内容之意义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是实践的依据与基础,是生发新理念的起点,实践是在过程中发现自我、调整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他们实践意义上的教学多是物理性的,即对传统艺术模式、材料与方法的探知。像油画作为材料成为绘画工具有其原因,油画本质的东西不可或缺,材料油性的胶着黏稠,不同颜料的折射程度,每种颜料的沉稳度与调和性都是用特有材料而不是别的工具来表达对象的起因,而正是这层初始原因导致出视像效果的差异,在颜料实验室里学生可以看到全世界各国的材料试样板:油画颜料、水粉颜料、水彩颜料、丙烯等,以及颜料随时间产生化学变化的结果,甚至不同的调和剂、天然底料、磨擦材料、各种布样、各种纸样,甚至新型化纤材料等…毕竟对今天的人们选择何种材料工具来创造作品是很自由的Icon、丹培拉、水粉、油画、丙烯…最终还是归于创作人自己需要的判断。
在这里,为学生设置的学习计划非常关注学生的艺术实践。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调整自己的计划,无论是实用还是理论课程有广泛的选择空间,同时还有工坊实验室全天候地为师生开放和各种各样的讲座,这就给了学生最好的机会来开发他们自我的个性,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他们自己独特的艺术实践。学生的课程设置以独立的个人美术教程为主线,在由学院统一监管与分配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教学是基础,然后根据专业趋向选择课程组合和实验室课程,同时还包括一些研究性旅行与访问等。每个学生都分配有一个颇具国际影响力与作为的艺术家教授作为导师,由他们负责监督和指导学生艺术的发展。学生定期与他们的导师在自己的工作室磋商学习。各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属于一个组,可与其他年级同学共享相同的教授,作为学院方面各专业同一级学生则由一位高级讲师或讲师统一负责监管。
皇家美院现已经具备目前在欧洲任何高等艺术教育机构条件最出色的车间、工坊系统。车间、实验室均由专业艺术家主持教学,他们在一个较宽泛的领域,开设着各种各样的技术性课程,诸如版画、绘画、雕塑、玻璃、视频、声音、摄影和交互技术等。不同的学科不是按传统意义上的划分方式来分类。学校允许学士和硕士可有计划地访问所有实验室、车间和研究领域, 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追求的任何技术手段。
如版画实验室:纸是版画技术发展的基础,这里的版画工坊设施齐备,从最古老的纸浆制作,如何用石头搅拌、脱水、沉淀、晾干、压型,到异型纸的制作;石板、铜板、木板、丝网印、综合版等等一一俱全,实验室都是全天候对全院学生开放的。
我曾参与过几次他们绘画专业的创作授课与讨论会:他们的上课方式与国内学习差异很大,上课之先,任课教师会提供一个系列的理论书籍供学生参阅作为理性梳理,上课期间多采取教授提问质疑,学生、教师同时讨论的方式,每个人对作品讲述起因、依据背景、尝试的手段、实现过程的满意度等,有时任课教师也邀请一些在社会中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一起授课,与学生共同探讨创作心得,相互评判,他们在课上很少教授或谈及造型艺术中的技术与技巧问题,重点放在个人艺术观念的建立、引导与培养上,形式的追求旨在完善创作理念与恰当的表达方式是其宗旨。而创作中具体的技术和技巧的把握是依据个人需求,通过实验室、工坊里的实践或通过参观博物馆与其他途径来获取与体验。
他们的课程项目包括:美术学士课程——3年;美术硕士课程——2年;美术博士项目——4年(与国家艺术研究院联合)。皇家美术学院为各类研究项目提供着有力的支持与便利, 同时也面向职业艺术家举办研究性的选题性课题教学。此外, 学院也提供一定的研究性课程、建筑、建筑修复以及艺术与建筑间跨学科的课程。 开放的国际化教学环境:学校不仅录取瑞典籍学生,许多皇家美术学院的教授、讲师和学生均来自瑞典以外的国家。大多数的瑞典籍教授和讲师目前也正在参与许多国际性艺术活动。在他们的教学与研究中,学生有诸多机会参与交换项目,与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援助项目或领先的国际艺术活动等。他们还经常组织、研究、参与各类项目的活动以及国际性展览。每年学院都邀请许多具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和客座讲师到访并举行各类的艺术活动,这确保了皇家艺术学院作为一个真正的全球视野的国际性艺术机构的品质。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住在校园里的客房据说每年时间总是排得很满,我搬进房间的前面刚走的客座教授就是位来自伊朗的老师,而事先安排与我共同授课的教授因临时去耶路撒冷作项目,也重新调整了我们的计划…一叶知木,可见他们交流活动的广泛性与宽拓的视野。
从13世纪起,斯德哥尔摩就已经成为瑞典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皇家美术学院就位于这最具国际艺术视野与活力的北欧中心城市里,享有“北方威尼斯”美誉的这座古老的城市由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组成,学院的位置正是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小岛上,这里真可谓风景如诗似画,尽管朋友介绍说11月是斯德哥尔摩最阴湿消沉的时段,但你仍能从静谧与沉寂中扑捉到不少北欧特有的风韵…学院的地理环境真是得天独厚,听说这里几十年前曾是个军事基地,后来部队撤防,国家把这一地区规划为文化艺术中心,学院坐落位置的对面即为现代博物馆 Moderna Museet 和瑞典国家博物Swedish Museum 的建筑。离学校不远处还有当代艺术博物馆、海洋船舶博物馆等,你在学校的不同角度都能够凝望到矗立在环境中的当代雕塑作品,使你随时都能感受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怡人艺术气息,这个得天独厚的中心位置使人非常容易获取北欧名城斯德哥尔摩丰厚的艺术、画廊和博物馆资源,学校也常与各种艺术机构和组织有定期的合作、研习、参观等活动。记得在离开斯德哥尔摩最后一天的晚上我曾匆匆去瑞典国家博物Swedish Museum,想再领略一下他们悠久文化艺术长河里的伟大艺术品,那天恰逢周二,博物馆参观时间可以延长至晚九点,当我进入展览区域,意外地发现在中央展览大厅由博物馆方组织的人体写生课正在进行,听说皇家美院的教师也承担着部分授课任务,写生课是对公众免费的大众美育普及性教育活动,教师更是志愿者。当我置身这神圣的艺术殿堂,仰望着那些在艺术史上闪光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而他们的后裔就是在他们的背影里近距离接触、揣摩、尝试,实践着他们祖辈们的传统;教师认真的传授;模特入情入戏的姿态、学生们专注的研习…他们的艺术素养与审美品格于无声处在滋长着,此情此境,作为游人和参观者的我真是有种深深的触动:我们国家艺术教育的中心应该在哪?我们的艺术的根在何处?我们的教育模式立足点在哪里?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关系如何把握?
…… 很多问题是我们艺术教育应该认真思考的,也许在许多方面瑞典皇家美院会给我们带来些启发性的思考。
姜祖青
2012